我国包装业腾飞需要培育骨干支撑平台 |
发布时间: 2014-04-25 阅读次数:1621 |
|
我国包装产业起步晚、规模小、技术落后、集约化程度低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包装产业快速发展,总产值从1980年的72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1.5万亿元,初步形成长三角、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包装产业带。我国包装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,产品门类齐全,不少包装科技成果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。
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,但是,包装产业“大而不强”的矛盾十分突出。我国包装企业总数达30万个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万多家,90%左右为中小企业,呈现出集群合力不大、研发能力不强、转型速度缓慢等特点。产业结构不合理、产品档次偏低、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,已经成为制约包装业发展的“瓶颈”和“软肋”。专家认为,包装业已经度过做大增量的发展阶段,做强品牌、增强国际话语权将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。
“从发展潜力和前景看,包装产业具有产业链长、渗透性强、关联度大的特点,食品、药品、农产品、纺织品、工业品等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包装产业,因而,应将其视为能够有力带动诸多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。”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金祥佐认为,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十分重大。目前,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,如果能够解决精深加工和先进包装问题,总产值至少可以提升20%。这样,既可增加3万亿元产值,还可以解决农民就业、增加农民收入、推进城镇化的进程。
“包装产业已经到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阶段。”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指出。
面对挑战与机遇,国内众多包装业人士正奋发努力,力图开拓新的蓝海。
培育骨干支撑平台
据调查机构派恩公司发布的《2018年全球包装业预测》报告显示,今后5年,全球包装业市场将会以年均4%的速度持续增长,2018年产值预计将超过10000亿美元。如此大的市场蛋糕,我国包装业该如何更好地分享?
据了解,经世界包装组织授权和中国政府批准,亚洲包装中心(下称“亚包中心”)作为国际组织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世界性产业中心落户杭州。“这是我国抢占国际产业制高点、力夺全球性发展先机的难得平台,它的集聚创新、辐射和龙头引领作用将跨越式地拉近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,推动我国进入包装强国建设快车道。”金祥佐表示。 |